第三百零六章 再进攻(3/9)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可见是赢得了刘备更大的信任。
    第二次记载,刘备东征孙吴期间,先主传之中说道,章武二年,猇亭之战前,与吴班率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第三次记载,诸葛亮斩杀王双的次年,建兴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
    诸葛亮传也说,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诸葛亮在众将中选择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可见此时的陈式已经成长为蜀汉重将。郭淮企图反击陈式,被诸葛亮大军震慑下,不战而退。
    这个时候的陈式,已经是蜀汉中期大将之一。军中地位低于魏延、吴班、高翔。但高于其他人。
    但是他的出现不单单是说这是陈式的成长,也是说明,这是诸葛亮开始正是动用刘玄德留给他的老臣了,而不是那些丞相的那些属官们,这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了,说明诸葛亮终于开始了正式的,完全的开始接手整个西川蜀汉的势力了。
    陈式在蜀汉军中属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中规中矩的基层将校一步步走上来的,即使上级的命令是让他深陷险境或是孤军深入都会毫无疑问的执行,是忠诚士卒的典范,是所有的上级都喜欢的类型,也是必须有的一类人。
    在勇武和智谋方面并没有显出出类拔萃的地方,说明他不是奇才,只是平常军人。是不显眼但不可或缺的人!
    在三国志中陈式早在刘备时代便被起用,在诸葛亮时代也是被重用的大将,不过其中并没有记载其被杀一事,或者说其死都没有记载。
    另外说一个题外话,陈式和陈寿那是一丁点的关系没有,不要人云亦云!
    陈寿父亲早亡,且当年陈寿父亲为马谡参军,在马谡被杀后也同受牵连受罚,陈式之后在攻打阴平武都两郡时被委以重任,可见与前者有悖,而且古人讲究为长者讳,如果陈寿是陈式之子,不可能在《三国志》里直书其名,所以说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
    陈式之后,说一说这个马岱的出现,关于马岱的记载,这史记上记载的不多。
    建安十六年,马岱追随兄长马超逆战曹操于潼关。 九月,马超兵败,马岱随马超退军回到陇上郡县。
    建安十八年九月,马岱随马超投奔汉中依附张鲁。
    建安十九年,张鲁家将杨白等人害怕马超才能,要迫害他。马岱随马超奔往蜀,刘备派人迎接马超军。马岱随马超围攻成都,刘璋惧怕马超,不到十天就投降了。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死了以后,魏延、杨仪争权,马岱奉杨仪命率军斩杀魏延。
    建兴十三年,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率众伐魏,为牛金击退。
    对于这个人的记载就是这些,关于建兴十二年之前,马超病故之后,他基本就没有任何的记载,可是他绝对是诸葛亮麾下的一员悍将。
    因为建兴十二年,他斩杀魏延,说明他当初非但在军中,而且还是军中的猛将,否则不会和魏延离得这般近,之后建兴十三年,平北将军和陈仓侯的爵位,也是靠着战功才能够得到的。
    非军功无法封侯,这是大汉的规矩,而刘玄德继承的是大汉的衣钵,那么同样的他也应该是要继承那无军功不可封侯的,所以说这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他马岱绝对是在他麾下的。
    不过马岱的身份毕竟是特殊的。
    马超临死之前给刘玄德留下了一封遗书,很惨的一封遗书。
    “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马超当时已经算是家破人亡了,所以将最后的弟弟马岱送到了蜀汉,希望用自己的死,换掉自己的威望,而马岱作为马家之人,虽然比不上神威天将军马超那么的在羌氐之人那里威望这般的重,但也算是有些名望的。
    所以说,马岱被重用,这说明了他逐渐被诸葛亮所接受,而接受马岱,也是诸葛亮的一次改变,和他的行军风格一样,开始转变了。
    在陈仓兵败之前,他出兵多用他自己的丞相府属官,而蜀汉刘玄德留下的那些老将很多都是不敢用,也不能用,毕竟他的威望不够。
    但是到了建兴七年,诸葛亮开始攻打雍州的时候,他不知道为什么,威望已经变得足够了,而且也敢于用人了,或许这和赵云的死,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了这一点,虽然找不到什么证据,但是作者会写。
    同时,诸葛亮使用马岱,也算是给了魏延和吴懿等人的一个准备,他之所以敢用马岱,就是告诉这些老将,他诸葛亮不是一个不用老将的人。
    而且马岱因为马超的原因,他的身份也被蜀汉很多人所忌惮。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中,马超很是忠臣良将,但是在《三国志》里面,那就是一个标准的小吕布,比吕布还吕布。
    汉建安元年,马超的老爸爸马腾和西北军阀韩遂因为部下一些小摩擦导致原本称兄道弟的两人互相攻杀。
    马超年轻时就已经有了“健勇”之称,随马腾与韩遂的战斗中与韩遂部将阎行相战,阎行袭击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