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道俗俱伏(2/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人生毫无欢乐可言。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灵裕投身佛门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父亲的病稍一好转,灵裕就不辞而别,到应觉寺投明宝禅师出了家。
    刚入佛门,灵裕就手拿经卷对天发誓:“我要真心诚意学法,穷尽三藏的微言大义!”
    灵裕先后从明宝、道凭等五位禅师学法,学习了《地论》、《四分戒》、《僧祇戒》等经典。
    北齐文宣帝弘扬佛法,召集天下英才讲法,众高僧大师前来投奔。
    灵裕借此时机前去学法。
    他跟从安、游、荣三法师听《杂心论》,向嵩、林二法师学习《成实论》。
    灵裕自己则专门研究《华严》、《涅槃》、《地论》等。
    他每学一经,都要搜寻多种版本,探讨其间的异同,从善而学。
    经过这一番学习,灵裕透彻地理解佛经的义理。
    接着,他又开始向众僧传讲佛法。
    灵裕宣讲佛法,其意并在佛经的章句,而是注重其主旨,让人领悟佛理的根本。
    有时他为讲一字,要用几天的时间,有时一次讲几卷。
    在宣讲中,灵裕揭示了佛理的玄妙之意,使听者心领神会。
    为此,前来投奔灵裕的人很多,众人都称他为“裕菩萨”。
    灵裕讲法,从不随意而行。
    如果遇有讲席,定要郑重邀请,灵裕才登法席。
    曾经有一次,灵裕讲到一半时,突然拿起锡杖和衣服就要走。
    讲席主人很恐慌,上前深施一礼。
    “法师为什么突然停讲,弟子有何失礼之处,请法师明示。”
    灵裕说:“弘法就要消除自己的恶行,现在施主恶迹仍在,我在此处讲法,有辱于佛门。”
    原来,主人种了四十亩韭菜,灵裕看到后,才起身要走的。
    僧人戒律上有禁食荤食的要求,韭菜是荤食之一,所以灵裕说讲席主人有恶迹。
    法席主人明白原因后,请求灵裕说:“法师还是讲下去,这个恶迹容易除去,不要为此担心。”说完,立刻请村民用犁锄掉了韭菜。
    僧人们到一起听讲法,在休息时彼此之间常开玩笑。
    但每当灵裕在场,众人无不肃然。
    下座僧人因灵裕严肃刚直,往往不敢前去参问。
    灵裕一心只在佛法,一点也不关心世俗的名利之事。
    文宣帝建寺院,屡次下诏,要召一位德高之人做住持,国家供给日常所用。
    灵裕因被众僧称为最富德行之人,皇帝多次请他前去。
    灵裕推辞说:“这件事的意义重大,我的德行不够。陛下以此利相赐,接受者可以荣耀一时,可这不是我想得到的。如果您把有利于众生的道法赐给我,我会毫不犹豫地接受。”
    后来,皇后得了病,要众僧诵经消病。
    大家一致推举灵裕为法主,首先登席讲法。
    这时,有一只公鸡,随众人一同听灵裕讲法。
    灵裕讲完后,鸡大声鸣叫着飞到西南面的树上,一夜后就死了。
    不久,皇后的病也好了。众人都说,这是灵裕法师的道法高深所得到的感应。
    宫中赐给灵裕袈裟三百件,灵裕把它分给众僧。
    周武帝灭佛时,灵裕扮成俗人的样子。
    他穿着缞衣,头戴绖麻带,就如同死了父母一样。
    灵裕发誓,在佛法复兴之时,他才要恢复旧装。
    灵裕领着二十多个僧人住在一起,晚上谈佛理,白天做俗事。
    学习佛经,钻研其深奥的含义,随时记录心得体会。
    当时正处在艰难时期,无法得到粮食。
    灵裕于是写了一本占卜的书,让人用这本书算卦换粮,每天可以得到二升米,并以此为限度。
    后来人们听说这本书能够预告未来,前来求问的人很多,得到的米也逐渐增多。
    灵裕知道后说:“我们占卜得米,是为了糊口修法,现在竟然以挣米为目的,真是得小失大。前人曾有在刀口上舔蜜而伤了舌头的说法,看来今天应验了。”
    灵裕把占卜的书要回来,当着众人的面烧掉。
    第二天他亲自去算卦,一会就得到二升米,然后卷席而归。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灵裕仍然学法不辍。
    隋朝建立后,佛教得以振兴,灵裕继续他的弘法之业。
    隋文帝开皇三年,相州刺史樊叔略开佛法讲席,邀请各地僧人前去讲法,灵裕做了首席。当时听讲有一千多人。
    文帝此时下诏设僧官,职位大约相当于都统。
    樊叔略推举灵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