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我不想归去,任重道远(2/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部下和许多民兵一起断送了。
    于是,她怀着十分崇拜的心情,偷偷多看了赵诚几眼……
    一锅腊肉粥也算是当下的好东西,赵诚和那小妾一起把一大锅粥抬进堂屋时,秦明已经等了睡着了,扑在桌子上鼾声如雷。
    他的几房美女也不避嫌,一起眼巴巴的围坐下来,包括赵诚在内各自抬着大碗等候着“大娘”分配。
    一人一大勺盖下来,粘稠无比的粥就把碗给满上了。
    剩下就是秦明自己抬着砂锅,稀里哗啦的胡吃一阵子。
    赵诚吃的很慢很认真,味道也只是一般般。但这应该是在池州的最后一顿饭。
    既然走已经不可避免,赵诚打算明日上路。
    继续留下来其他人不待见,也管不了更多了。
    仅仅是前几日“批示”春耕牛事件,算是大观二年开年以来的贵池县第一个红头文件,就已经把蔡攸急了跳脚。
    因为自灵芝山战役后,赵诚威望尤其大。民兵也没有解散。这种情况下蔡攸尤其如履薄冰,担心出事。
    赵诚有时候会犯浑,这事老蔡比谁都清楚。
    蔡攸基本把赵诚视为默认女婿了,没直接挑明只是还等着蔡京的最后考虑而已。但在政治上蔡攸看的很准,对赵诚的防备心尤其大。
    因为一衣带水,这个时候赵诚出幺蛾子,基本也就等于蔡家或者是蔡攸出幺蛾子了。而正因为赵诚现在威望无出其右,只要话能传出官府去,那些从灵芝山战场归来的民兵,那是谁的账也不卖的,只听赵诚的。
    简单点说,灵芝山大捷后,那些国战功臣民兵队、以及总指挥赵诚,已经成为了传统固有权贵官僚的尴尬和痛点。
    包括包拯包青天在内,大宋从未有任何一个人能解决牛的问题。但赵诚可以,就算已经被蔡攸停职,赵诚也就是以“委员”的身份去县衙讲了一句话,就被当做了一号红头文件。
    接下来民兵以及一千多个带红袖套的民众代表一转悠,还真就把明目张胆的牛肉利益链给弄了个底朝天,刘启山迫于压力,亲自带队抓了四十多人。其他的没抓,但就真的全部“关停”,缩回去了。
    范仲淹曾经干过类似的事,所以他就凉了。走马观花的换着地方做官,直至病死在路途中。
    赵诚比他猥琐的多,获得了蔡家更厚的政治护甲。但也着实被蔡攸来指着鼻子严厉警告了“你已经被停止,不许在插手任何事物,不许在有任何的公开发言”。
    是的,包括那些跟着赵诚苦战灵芝山的活下来的老部下,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要怎么安置怎么处理。
    怎么处理一点不重要,但蔡攸不许赵诚再去接触他们,这是红线。
    为此赵诚已经被近乎软禁,来见秦明是底线,并且院子外面还有蔡九这个蔡攸派来的“警卫员”守着。
    既然是这样,赵诚也就不强求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早点离开对大家都好。
    如果赵诚拿得起放得下,洒脱一些,那些民兵的战后抚恤待遇会高一些,这是一定的。
    朝廷没钱但池州有,因为蔡攸会牵头传统权贵,大家都会出点钱,以求最快解散这群他们十分惧怕的群体。
    在大宋,所谓的战争结束后军伍入城,大家惧怕,然后大户凑钱让军伍离开这种规矩真有,性质有些不同,但默契上灵芝山大捷后也可以这么套用。这是但凡土豪就会接受的一种规矩。
    留军是不可能留军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军队是士大夫的军队,但灵芝山大捷的这群人是士大夫敌人,不变天就不会留军。
    从本质上已经决定了大局,赵诚也就不在想这些问题。
    白沉香部能,因为张商英手里真有一个诏安名额,把王秀干掉了,名额给立功的白沉香部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此点蔡攸已经承诺做得到。
    但条件是白沉香必须接受组织上的安排,全员、包括未成年的孩子,都前往西北边境,编入永兴军路陶节夫的麾下效力至少三年,才能另外有安排。
    当时蔡攸问,“这么安排你有意见吗?”
    那时赵诚回答,“没有意见,她们是战士,在西北为国戎边当然没问题。”
    不能薄待白沉香部,不编入种师道那个酷吏麾下,而拨给蔡家更信任的陶节夫节制,赵诚可以接受。包括张纪??也为陶节夫的品德习性作保了。
    这就是赵诚最后给白沉香她们争取的条件。
    期间想着这些事,赵诚一直不说话,吃的很慢。
    早就吃饱喝足的秦明,正在眉飞色舞的述说着灵芝山那场战事的细节,说到激动处,他如同说书人一样,会眉飞色舞的起身拍桌子。
    几个神色古怪的美貌小妾懂的,赵诚也懂的,老秦当了一辈子将军,能拿出来炫耀,称得上是真正军人作为的战事几乎没有,唯一的一次就是追随赵诚出阵灵芝山!
    若跟对了人,这的确作为军人一生都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辉煌资本。若跟不对人,政治不正确,那就什么也不是。
    枢密副使、战神狄青能被一群夫子吓死,他老秦又算哪根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