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土木堡之变(20)(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那一夜,十几个大臣围着他叽里咕噜说了许多话。
    他只是不断点头,一句也没听见去。
    那时候他在想,小皇帝是不是也经常被这些人围在中间,吵得脑子生疼。
    做皇帝也挺惨的。
    回去的时候,袁彬从王振身上,看到了掩藏不住的喜悦。
    王振哼着曲子斜他一眼,只阴阳怪气的说了句“回来啦”,就去轮休了。
    小皇帝还是坐在自己的檀木罗汉床上,玉案上点着檀香,白烟混着香气袅袅升起。
    袁彬站在大明疆域屏风图的外面,小皇帝坐在大明疆域屏风图的里面。
    两个人,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第二日,朱祁镇下令自大同回京。
    袁彬颇有些意外。
    禁卫军收拾皇帝营帐的时候,袁彬看着那些名贵的陈设歪头想了想,小皇帝出来打仗,还要坐软垫马车,还要专人拉上罗汉床和百斤重的和田碧玉屏风……
    也难怪那些大臣不信他。
    小皇帝好几天没有跟袁彬说话了。
    更让袁彬觉得神奇的是,宣府上北路和东路失守沦陷的消息丝毫没有传入小皇帝耳朵里。
    假如真的能活下来,袁彬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向小皇帝提建议,怎么做好宣府各路城池之间的烟墩建设。
    在没有通信设备的大明,各路城池之间的唯二联系方式,一是信使,二是烟墩。
    而在宣府这种大明边境地区,土地广袤而兵士城防不足,瓦刺游骑四散,依靠信使恐怕很难传递消息。
    ……
    朱祁镇自大同撤返后不久,消失已久的也先和瓦刺军,终于出现了。
    只是这一次,也先并不准备小规模侵袭,而是意图打残大同,切断明军后路。
    也先狼王一样锐利的眼睛里散发着精光,指节不断在骆驼皮水囊上叩击:“明朝皇帝有两条路选。”
    沉默半晌,也先继续道:“第一条,从大同到蔚州,再到紫荆关。”
    “沿路全是平原,行军快,但无险可守。”
    “第二条路,从宣府地区撤退,这条路多山川,对我们瓦刺骑兵来说,不利作战。”
    也先陷入沉思,有节奏的叩击水囊,低声道:“明朝皇帝……会怎么选?”
    ……
    一切比袁彬想象之中更加顺利。
    二十三岁的小皇帝,好像正处在叛逆期。
    他坚持从居庸关一线返回北京。
    除了喜欢和大臣对着干以外,袁彬发现,小皇帝还是有脑子的,不失为一个英明的领导者。
    可惜历史不是考试,并非选择了正确答案,就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紫荆关一线的错误路线已经选过一次,后果是国破家亡。
    现在终于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但走居庸关一线自宣府回京,同样离不开战败的结局。
    可惜再过百年千年,人们所谴责的,只会是小皇帝没有听从群臣建议,选择了错误的路线导致战败。只有他知道。
    只有他袁彬知道,小皇帝的坚持,是已经成型的错误里,最正确的选择。
    ……
    接连战败的消息、阿刺知院的每一次布局、也先的每一次计划,每天都在第一时间,精准的传入袁彬脑海。
    这让袁彬觉得无比痛苦。
    小皇帝和袁彬冷战的第十三天。
    明军终于发现了也先瓦刺军的动向。
    或者说,是也先故意向朱祁镇透露了接下来将袭击亲征军后部的计划。
    朱祁镇神色凛然,在临时的军帐内来回踱步。
    袁彬低着头,使劲掐自己胳膊。
    他不可以有怜悯之心,不可以改变历史,不可以告诉小皇帝也先的围困计划。
    “是集中兵力,还是派后军与也先作战?”朱祁镇突然开口。
    空旷华丽的营帐内,除了小皇帝,只有他和王振。
    王振正在按压香灰,半点没有接话头的意思。
    袁彬知道,他应该像王振一样沉默。
    作为封建权力的附庸者,政治和军事上,永远不能在皇帝没有下定决策或者表露出倾向时,表达自己的观点。
    尤其是他们这种在皇帝身边的人。
    袁彬张了张嘴,他看见小皇帝的眼睛猩红的可怕。
    “臣认为,应当固守势力,尽早撤退。”
    他终究还是没能忍住。
    袁彬低声叹口气,低下头,闭上眼睛。
    错过了小皇帝向他投来的,带着诡谲的目光。
    袁彬这句话,仿佛才是促使朱祁镇下定最终决心的压手。
    当夜,朱祁镇派恭顺候,带一万五千京营士兵,作为后军与也先作战。
    结束当值,换人轮休。
    袁彬从华贵无比,却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营帐中出来,长长吸气,又长长吐气,叉腰站在地形崎岖的驻扎地上,任由寒风侵袭。
    该想想以后的事了。
    袁彬挥了挥膀子,做了套全国中小学生第八套广播体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