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初生牛犊不怕虎(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蔡华元跟赵国启对视一眼。
    赵国启点点头,示意蔡华元来主持。
    蔡华元嗯了一声,站了起来,他环顾一周,在周围所有的议论声全都消失后,才开口道:“各位刚才的争论,我跟赵老都听到了,都有理。
    不过老周想的更深。
    这毕竟是华夏第一届民乐之声,我们要考虑的地方更多,不能有任何差错。”
    听到这里。
    其余人眼里纷纷流露出异色。
    “这个意思,蔡老是看好《竹林风声》啊。”
    “看来老李要拿下最佳民乐奖了。”
    “也对,只有老李拿下这个奖,才能服众。”
    “其实《赛马》相当不错。但吴关还是太年轻了,这个奖项的意义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奖项。哪怕他获得了这个奖,也承受不起。”
    “……”
    这些人的议论声虽然小,但依然传到了吴关的耳朵里。
    吴关眉毛一挑。
    心里泛起波澜。
    原本他以为自己最多能够拿一个“最佳创新奖”,现在看来自己依然低估了《赛马》的影响力,哪怕在如此多大师的心目中,《赛马》依然是最顶级的。
    拿下“最佳创新奖”绝对没问题。
    甚至有不少人觉得《赛马》有资格获得“最佳民乐奖”。
    “资历不够?”
    吴关喃喃道,眉头微皱:“难怪华夏民乐的底蕴虽然还在,却依然如此没落。民乐在许多方面都跟官方挂钩,在官方的眼里,民乐的资格、地位、声望、名气全都要看资历,就像许多官方机构一样,资历不够,哪怕我的作品再出色,也无法拔得头筹。”
    迂腐啊!
    但是他却没有办法。
    正在此时,他见到蔡华元说完话后,眼睛刚好看向了他。
    吴关心中微动,影帝级别的演技立即爆发,露出一副无奈、不甘,同时又深深喟叹的模样,各种情绪全都展现在脸上。
    蔡华元见到吴关这个表情,咦了一声,走向他微笑道:“小吴。”
    吴关连忙站了起来:“蔡老,您好。”
    虽然不认识对方,但根据刚才周边人的对话,他轻易就能够猜测眼前的人恐怕是华夏民乐的大佬。
    蔡华元微微一笑:“你的《赛马》特别好。”
    吴关道:“谢谢,是您和其他前辈的抬举。”
    “不是抬举。”
    蔡华元笑道:“年纪轻轻,居然能够创作出如此别具一格的二胡曲,我这等老头子都自叹弗如。不过你刚才也听到我们的交谈了,我虽然很欣赏《赛马》,但要让它拿到第一届的最佳民乐奖,还是差了点。”
    吴关问道:“您是说我的资历不够?”
    蔡华元道:“有这个意思,但不完全是。你不要觉得我们说资历是在打压你、瞧不起你、唯资历论。许多时候资历的确是必须的。我举个例子:一位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去征战,如果将军的属下有一名武将武力盖世,他能代替将军的地位吗?”
    还未等吴关回答。
    蔡华元便将答案说了出来:“显而易见:不能。不说其他,一个无法服众就足以引发军队巨大的动荡,产生无法预测的灾难。”
    听到蔡华元的话,吴关却是摇了摇头。
    蔡华元眼睛一亮,微笑道:“你有不同的意见?不妨说出来。”
    吴关道:“蔡老,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蔡华元道:“说吧。”
    吴关道:“请问华夏举办这次民乐之声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蔡华元呵呵一笑,这小子还考验起自己来了,不过他依然认真道:“如今华夏民乐式微,西乐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捧西乐,譬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等,反而将我华夏传承数千年的民乐隗宝丢弃了。所以为了弘扬民乐文化、让年轻人更加了解民乐,这才有了此次的活动。我们希冀这一次的民乐之声,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民乐。”
    “没错。”
    吴关刚才眼里的无奈、唏嘘一扫而光,而是目光炯炯:“蔡老,既然民乐之声目的是让年轻人喜欢上民乐,那为何我们还要抱着以前古板、迂腐的固有思维?还要按照以前的形式来举办活动,而不能朝前看、探讨如何才能让民乐走入年轻人的内心?”
    吴关这么一番话,周围所有人的目光登时全都射了过来。
    一个个心中泛起惊涛。
    有些老者眼里更是有着恼怒。
    至于蔡华元,都露出无奈的表情。
    好家伙!
    古板?
    迂腐?
    这个年轻人还真是大胆啊,将他们一帮老头子全都给骂了。
    吴关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言语的激进,依然侃侃而谈:“蔡老,恕小子直言,时代变了,民乐要踏出如今的固有圈子,让普通人接受,让年轻人喜欢上它们,我们就再也不能用以前的传统观念去举办此次活动。如果各位前辈还放不下心中的骄傲、传统,民乐恐怕只能在以后的时间内彻底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