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七章 黯然销魂(下)(2/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定不会让晋王当这个送伴使。
    赵宗实为什么要让赵曙离京?既然不是存心加害他,肯定是想让他在某件事发生时,恰好不在京城。
    陈恪闭目冥思,他一下想到,之前的‘行刺陈希亮案’和‘竞技场爆炸案’,极可能对方故意制造出来,吸引己方注意力,结果忽略他们的真实目的!
    这样一想,不禁豁然通畅。那么只剩一道填空题,他们到底有何图谋?!
    夫妻俩决定各自冥思苦想,然后写下来看看,是不是猜的一样。
    盏茶功夫后,陈恪看到了小妹所写的,乃‘一旦山陵崩’五个字。
    小妹也看到了陈恪所写的‘效祖宗事’四个字。
    两人都面色煞白,因为他们猜得是一件事!
    宋朝的皇位继承,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宋太祖赵匡胤的‘烛影斧声’自不消提,就连真宗这样正牌的太子,在即位时都险象环生!
    尽管赵光义强势了一辈子,掌控了一辈子,但悲哀的是,他刚刚咽气,尸骨未寒时,他生平最近亲的两个人便背叛了他。
    一个是曾经帮助他篡位的大内总管王继恩,另一个是他的皇后李氏,这两个人险些便联手毁了太子赵恒的皇位……真的是只差一线之间。
    也许是颠倒皇位上瘾了,王继恩这个背叛了太祖的死太监,在太宗驾崩后,又习惯性的背叛了,他先联络了两个同伙,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然后找到了拥有可以废立皇帝的至高权力的那个人。
    李皇后!
    这可不是乱说,在大宋朝,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那个人并非皇帝陛下,而是皇帝他妈——太后娘娘,远有杜太后,近有刘太后,还有未来的一系列太后,几乎每一个太后都是强权的代名词。
    因为太后手里有废立皇帝的权力,而令她们的儿子们,不得不十分孝顺,否则便朝不保夕!
    现在赵光义死了,他的老婆也升级为太后,一下子就成了大宋朝的最高权力人!结果因为李太后的个人偏爱……她更喜欢皇长子赵元佐,不喜欢赵恒,于是在王继恩三人的撺掇下,准备立赵元佐为皇帝!至于皇太子赵恒,该干嘛干嘛去……
    哪怕事后审视,这个小团伙的计划都很可能成功。只是因为那位‘平时老迷糊、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突然发力,才挫败了他们的计划!
    若不是李皇后、王继恩等人,是在赵光义病危之时临时起意,缺乏应变的计划,恐怕吕端再神勇,也不可能力挽狂澜。
    如果要研究这个计划的可取之处,无疑最大的成功,便是将皇太子赵恒挡在宫外,他被隔离了,连皇宫都进不去。所以才任由李皇后和王继恩,在宫里翻云覆雨。
    现在赵曙被隔离的更彻底,直接远离了京城!而皇后曹氏,对赵宗实的偏爱,要远甚于赵曙……如果这时节,官家突然驾崩,只怕太祖太宗驾崩后的戏码,恐怕又要重演了。
    不会每次都有吕端,就算吕端再世,也不能每次都力挽狂澜!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赵祯怎可能在这几日驾崩呢?
    陈恪反复向前世记忆求证,终于记得赵祯是嘉佑八年,突然得病驾崩。现在是嘉佑七年,还有一年呢!
    若非病死,那只能是被暗杀或下毒了。然而赵祯身边有狄青,有忠心耿耿的胡言兑,加之赵曙也透露过,官家进一步加强了防范,尤其是防备下毒。如此防护严密、丝毫不大意的皇帝,怎会在数日内驾崩呢?
    陈恪的思维,又陷入死结当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