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六章 大刘(2/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个范围,那次洪水也只是一次地区性洪水而已,即使黑海灌入地中海的猜测成立,离现今意义上的世界性洪灾还差得远。
    后来,人类的世界视野扩展到整个地球,并延伸到星空中,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所认识的宇宙仍然只有太阳系大小,土星和海王星就是宇宙的边缘。十七世纪末恒星视行差的发现,使人类眼中宇宙的尺度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但直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家仍然认为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现在,可观测宇宙的尺度已经扩展到百亿光年以上,这是一个人类的想象力已经难以把握的巨大存在,而平行宇宙理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巨大的宇宙并非存在的全部,可能只是沧海之一粟。
    我们对多重宇宙理论并不陌生,但大多来源于量子力学的多世界假说,但在这本书中,作者共为我们描述了多达九种可能的多重宇宙,大多以前鲜有听闻,量子力学的那一种反而放到了最后。
    在这九种平行宇宙中,最为直观的应该是所谓百纳布多重宇宙,我们对宇宙无限的概念并不陌生,在一个无限的宇宙中,相距遥远的区域必然形成无数的多重宇宙,最惊人的推论是:基本粒子的组合方式是有限的,如果宇宙无限,那么必然会出现粒子的组合与我们所在的子宇宙相同的其他子宇宙,而这样的子宇宙也有无穷多个,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可能有无数个拷贝。
    这是一个在数学上最能为我们普通人理解的多重宇宙模型。最为哲学的是所谓终极多重宇宙,设想所有可能的规律和参数都是存在的,都能构成各自的宇宙,甚至包括那些无法用数学计算和表达的规律,这无疑是无穷大中的无穷大了。
    这样的宇宙动摇了认识论的哲学基础,科学探索是建立在这样的动机上,即试图说明宇宙规律和宇宙参数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但在终极多重宇宙中,所有的可能性都存在,就像鞋店中有所有尺寸的鞋子,其中必然有合我们脚的那一双,这样一来,探索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除以上两种外,书中还描述了包括弦论在内的现代最前沿的物理学和宇宙学理论所产生的多重宇宙模型,甚至还探讨了可能在计算机中产生的虚拟宇宙。
    我一直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不是游吟诗人唱出来的,也不是剧作家和作家写出来的;这样的故事是科学讲出来的。
    科学所讲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幽深、惊悚诡异、恐怖神秘,甚至浪漫和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的故事。这本书更证明了这个想法。
    作为一个科幻迷,在读此书时充满了阅读科幻小说的快感,但此书的想象力却远远超越了科幻,其宏大广阔和疯狂的程度是任何科幻小说所不及的,比如弦论中的高维空间形态有10的500次方种之多,由此可能产生同样数量的多重宇宙,而我们所在宇宙所有基本粒子的总和也不过10的90次方;还有那包含一切可能的终极多重宇宙,科幻小说中从来不敢描述这样的概念。
    读这本书的自始至终,震撼紧跟着震撼,神奇叠加着神奇,书中的思想之辽阔深远,想象力之疯狂,让人头昏目眩。但本书不是科学幻想,其中的每一种多重宇宙模型,都是严谨的科学推论,都有着理论和数学基础,其含金量是科幻所远不能比的。
    所以,科学不是想象力的桎梏,恰恰是想象力的源泉和翅膀。本书的书名本来叫《宇宙的云图》,我感觉这个书名更贴切一些,在这幅壮丽的云图面前,我们的思想尺度被拉伸到极致,有一种站在无限时空之外的上帝的体验。
    现代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已经进化到极其深奥的领域,其前沿理论所描述的世界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日常的经验范围,而描述这些理论所用的艰深的数学语言也让人望而生畏。
    而本书的作者格林却有一种伟大的才能,能够把最深奥和晦涩的理论用符合我们现实经验的语言描述出来,不仅能够为我们所理解,而且这些描述鲜活生动,富有美感。
    这种才能在他之前的一本介绍弦论的书《宇宙的琴弦》中已经表现出来,那是我读过的对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弦论在内的现代理论物理学介绍得最为清晰明白的一本书,格林的才能在这本书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本书的翻译也十分出色,译者对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有着专业而深刻的理解,用流畅的译文完美地表达了原书的意蕴,本书在高层次的科学传播著作的翻译中可以说是一个典范。
    说到科学传播,不由生出诸多感慨。相对于有着明确现实意义的应用科学和技术,每个人更应该了解的却是最基础的科学理论,以及其最前沿的进展,因为这是人类眼中宇宙和大自然的最新图景。
    如果一个人,从降生起直到老死,终生都没有走出过家门,这无疑是十分悲惨的人生。而我们如果在短暂的人生中匆忙而过,对超出我们视觉的宏大和微小的世界毫无了解,每天的思想都在生活和工作的范围里徘徊,那就等于在精神上一辈子没走出过家门,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曾经,基础科学的最新理论对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哥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