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四章 理论(2/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忠粉多伊奇在《国际理论物理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可能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测量一个平行世界对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微弱影响,这篇论文更大的意义宣告了量子图灵机的诞生。
    量子图灵机,又称通用量子计算机。
    多伊奇相当于提出了一个量子计算机的抽象模型,在这之后,直到现在,量子计算机就如同一盏科技圣杯,简直是一种未来的奇迹,等待着人们去实现。
    多伊奇在一本书里这样写道:“当我们使用量子计算机时,我们将不得不将所有可能的平行宇宙加在一起。尽管我们不能直接与这些平行宇宙接触,量子计算机可以利用在平行宇宙中的旋转状态来计算它们。”
    原来,按照多伊奇的说法,我们是在用平行宇宙的计算力来实现本宇宙的量子计算。
    多伊奇:量子计算是一种独特的利用自然的新方法。这将是第一个允许通过在平行宇宙之间进行协作而执行任务的技术。
    波钦斯基1991年的一篇文章也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平行宇宙之间的交流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在1997年普拉加在《物理学基础》发表论文,描述了一种可能的量子光学设备测试。
    文中提到建造一个离子阱,肼中存在一个孤立离子,对这个离子的量子测量将产生两个平行世界的,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能够探测到一个光子。
    由于80年代发现了“拉比振荡”,量子退相干的几率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规律,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系会存在一个时间窗口,也许是毫秒级,也许是纳秒级。不管怎样,只要人类的技术水平能够达到,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实验验证多宇宙理论。
    普拉加后来甚至表示,如果这种技术成熟,足以实现平行世界间的通信。可惜的是,普拉加的这篇论文一直到现在才仅仅被应用9次,显然无人问津。
    2010年前后,斯蒂芬菲尼等科学家分析了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的数据,声称发现了证据,表明我们的宇宙在遥远的过去与其他平行宇宙相撞。
    然而,对和后来的普朗克卫星的数据进行了更全面的分析后,并没有发现任何有统计学意义的证据,表明存在这样的泡沫宇宙碰撞。
    此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他宇宙对我们的宇宙有引力作用。
    普朗克望远镜对宇宙的观测比的清晰度更上一层楼。
    如果宇宙和其他宇宙存在碰撞,则宇宙背景图上应该有一个明显的碰撞痕迹。
    有科学家宣称在宇宙背景图上真的找到了这个痕迹,总之,即使是现在,主流科学界对多宇宙理论仍然持观望态度。
    比如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温伯格就建议:“如果要证明多宇宙存在,最好能找到一个合理解释夸克质量的精确值,或者其他标准模型的常数。”
    言下之意,多宇宙应该先在现有物理模型里立功,而不是光搞一些虚无缥缈的幻想。
    而温伯格算是比较温和的批评者了,另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就没那么客气了。
    著名宇宙学家、《上帝与新物理学》作者保罗·戴维斯曾于2003年在《纽约时报》发表观点文章《多元宇宙简史》,认为多宇宙理论是不科学的:“极端的多宇宙解释让人想起神学讨论。的确,调用无穷无尽的看不见的宇宙来解释我们所看到的宇宙的不寻常特征,就像调用一个看不见的造物主一样。”
    2011年8月,南非宇宙学家乔治·埃利斯在《科学美联邦人》杂志上撰文《多元宇宙真的存在吗?,指出多元宇宙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科学理论。
    埃利斯:“许多谈论多元宇宙的物理学家,尤其是弦论的拥护者,并不太在意平行宇宙本身。对他们来说,反对多元宇宙作为一个概念并不重要。他们的理论是建立在内部一致性的基础上的,人们希望最终能在实验室进行测试。”
    埃利斯还指出,这多宇宙最终会让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因为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无法通过经验科学来解决。他认为观察性测试是科学的核心,不应该被抛弃。
    “尽管我持怀疑态度,但我认为对多元宇宙的思考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反思科学的本质和存在的终极本质: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在看待这个概念时,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思想,尽管不是太开放。这是一条微妙的道路。平行宇宙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这个案子还没有得到证实。我們将不得不忍受这种不确定性。以科学为基础的哲学思辨并没有错,这就是多元宇宙的提议。但是我们应该给它取个准确的名字。”
    看了这么多大师的表态,你对多宇宙还有信心吗?
    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宇宙在弦论等其他的新理论发展中起了很好的“启蒙”作用,让理论物理学家在思考的时候脑洞大开。
    在这些新理论中,又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多宇宙,如前所述,一些前沿科学给了忠于多宇宙理论的人更多的信心,也有人在多宇宙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最有代表的就是泰格马克。
    因为他总结了各种多宇宙理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