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二章 辩论(2/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典物理基础的因果律摇摇欲坠,科学家们还能如此笃定吗?
    一直在台下坚如磐石的爱因斯坦终于坐不住了:“什么?哥本哈根学派简直是一群神棍!物理学家就是要去深究万物之理,不去讨论世界的本质,那还研究什么?”
    他大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电子穿过小孔,屏幕上得到衍射图像。
    按照哥本哈根解释:电子穿过小孔后,冲向屏幕的是一团概率波,屏幕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它的落脚点,观察后发现电子落在a点,这就是“波函数坍缩”!问题来了,屏幕上其他点竟然要同时对电子的观测做出反应,这似乎暗示了一种超距作用,也就违背了相对论里的“光速不变原理”!
    哥本哈根解释:测量后,概率波函数坍缩成具体位置。
    爱因斯坦:处处瞬间坍缩?超光速了!
    玻尔听了直摇头,两位主角走上前台,这场世纪论战由此展开。
    从会场上到餐桌旁、房间里,两人随时展开pk。
    笃信因果律的爱因斯坦认为:“上帝不会掷骰子!”
    而玻尔的哲学是:“你不要指挥上帝怎么做。物理学的任务,不是要找出自然是什么,而是对于自然,我们能说什么。”
    谁能想到,志在必得的爱因斯坦竟然一败再败,在众多相信实证的物理学家眼里,玻尔的哥本哈根诠释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科学态度,而当年物理学界最反叛最具革命性的爱因斯坦这次竟然站到了新生的量子力学的对立面上,成为了守旧的代名词。
    艾伦菲斯特甚至气愤的说:“爱因斯坦,我为你感到脸红!你把自己放到了那些徒劳推翻相对论的人一样的位置上了!”
    谷秬  爱因斯坦:上帝不玩骰子。
    玻尔:别指挥上帝怎么做。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爱因斯坦卷土重来,用“光箱实验”和“epr佯谬”轮番向玻尔施压,均被玻尔一一化解。
    当然爱因斯坦并不认为自己在“epr佯谬”上输了,这个梗一直到之后的五十年后才真正得到解决,这是后话。
    眼看爱因斯坦即将败走麦城,薛定谔挺身而出,他写信给爱因斯坦,信中构想了这么一个思想实验——
    一只猫被关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猫的生死取决于一个放射性原子的状态,在一定时间内,这个原子有50的几率衰变,衰变反应会被盖革计数器观测到,并通过继电器释放一个锤子击碎一小瓶氢氰酸,这只猫就会死亡。
    按照哥本哈根解释,量子系统在被观察之前一直处于叠加状态,那么这只猫在打开盒子之前,是处于一种“既死又活”的状态。如此超越凡人日常经验的思想实验,被后人称为“薛定谔的猫”,位列物理学四大神兽!
    这就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薛大神用他那超人的智慧将微观的量子效应放大到了我们的日常世界。
    如果哥本哈根学派继续嘴硬,他们就不得不硬着头皮无可奈何的说到:“确实如此,没打开盒子之前,那只猫确实是‘既死又活’的!”
    爱因斯坦收到薛定谔的信后大喜过望,他立马给薛大神回了信:“如果只有一个人是诚实的,那个人就是你,因为你知道无法回避现实。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冒险游戏,他们必须明白,现实是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在这之后,爱因斯坦更是如此嘲讽哥本哈根学派:“难道这意味着,我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就不存在?”
    爱因斯坦:我真的说过这句话。
    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们似乎遇到了最大的危机,薛定谔用一只猫把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同时对量子力学的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微观世界的物理意义,更是上升到了宏观世界的日常现象,甚至被推上了哲学高度。
    华国大哲人王阳明说过与爱因斯坦类似的话:“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而贝克莱大主教也说过“存在即是被感知”。过去,科学家们只把这当成哲学上的唯心梦呓,科学研究的应该是“可实证”的现实世界。而如今,按照哥本哈根的解释,我们的宇宙该是如何,竟然取决于我们的观测,难道我们竟然处于一个“唯心”的世界?
    王阳明:我也真的说过这话。
    “薛定谔的猫”这个梗当然逃脱不了科幻作家的视野,在这其中思想最为奔放的当属刘慈欣的《球形闪电》,在大刘的笔下,球形闪电竟然是比我们世界更高一层“宏世界”里的宏电子,它之所以飘忽不定可以穿墙而入,就因为它的量子效应。
    而人、动物和其他物体被球形闪电击中,表面上变成一滩灰烬,实际上是变成了量子叠加态,弥散在空间中。偶尔他们还是会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但只要一观察,他们就立马消失了,这似乎就是“鬼魂”。
    大刘的想象力真是把“薛定谔的猫”这个悖论发展到极致了!
    可以穿透墙壁的球状闪电,真的是宏电子吗?
    薛定谔一直想跟玻尔当面交流猫的问题,可惜的是,二战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