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调整···(2/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道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的事吗?”
    文帝这才高兴,并把袁盎的话告诉了慎夫人。慎夫人就赐给袁盎金五十斤。
    袁盎因多次直言劝谏,不能久留京城,被调任为陇西都尉。
    到任后,袁盎对士兵们非常仁慈,爱护有加,士兵们都争着为他舍身效命。
    不久,袁盎调任为齐国丞相,又调到吴国为相。
    袁种在送别袁盎时对他说:“吴王刘濞骄横欺主已经很久了,常有反心。你如果想要弹劾他,吴王如果不上书弹劾你,就会杀你了。南方潮湿,你每天只管饮酒度日,不管事务。时常规劝吴王不要谋反就行了,这样才能不被杀害。”
    “袁盎采纳了他的计策,吴王果然厚待了袁盎,并未加害。
    不久,袁盎告老还乡,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便下车行礼拜见,申屠嘉只是在车上表示谢意。
    袁盎回到家里,觉得在下属官吏面前感到羞耻,于是到丞相府拜见申屠嘉;申屠嘉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接见袁盎,态度非常傲慢。
    袁盎便说:“希望别人回避,单独会见。”
    丞相说:“如果你所说的是公事,请到官署与长史掾吏商议,我将把你的意见报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谈话。”
    袁盎就跪着劝说道:“你作为丞相,请自我衡量一下,与陈平、周勃相比,你怎么样?”
    丞相说:“我比不上他们。”
    袁盎说:“好,你自己都说比不上他们。陈平、周勃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做了将相,诛杀诸吕,保全了刘氏天下时,您只是个脚踏弓弩的人,后来提升为队长,积功做到了淮阳郡守,并没有出谋划策、攻城夺地、野外厮杀的战功。”
    “再说陛下从代地来,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书,他从来没有不停下车来听取他们的意见的,意见不能采用的,就搁置一边,可以接受的,就采纳,从来没有人不称道赞许。这是为什么呢?”
    “是想用这种办法来招揽天下贤能之士。皇上每天听到自己从前所没听过的事情,明白以前所不曾明白的道理,一天比一天英明智慧。”
    “您现在自己封闭天下人的口,而一天天更加愚昧。以圣明的君主来督责愚昧的丞相,依我看,你遭受祸患的日子不远了啊!”
    申屠嘉于是拜了两拜,说道:“我是个粗鄙庸俗的人,就是不聪明,幸蒙将军教诲。”申屠嘉引袁盎入内室同坐,把他作为上宾。
    袁盎和晁错素来不和,一方在,另一方就离去,二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说过话。
    汉景帝即位后,晁错任御史大夫,就派人查袁盎任吴相时所受吴王刘濞的财物,要论罪处罚,景帝诏令赦免袁盎为平民。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晁错听闻消息,认定袁盎收受刘濞恩惠,必定知道其预谋,就与下属丞史商议,打算趁机打击袁盎。
    丞史不同意,晁错因此犹豫不决。
    袁盎得知消息后,非常惶恐,连夜求见窦婴,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请求面见景帝当庭对状。
    窦婴禀告了景帝,景帝便召见了袁盎。
    袁盎进宫后,发现晁错在场,就请求景帝屏退旁人。
    晁错出去后,袁盎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了晁错并想要恢复原来的封地;只要斩了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行并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乱了。”
    景帝采纳了袁盎的建议,便封窦婴为大将军,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晁错被杀后,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至吴国。
    吴王打算任命袁盎为领军将领,袁盎不肯;吴王便派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把袁盎围困在军中,想杀死他。
    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曾经是袁盎的从史,因私通婢女,畏罪潜逃,袁盎驾车追上后,并未处罚他,反而把婢女赐给了他,仍旧叫他当从史。
    校尉司马知恩图报,就变卖随身财物,灌醉了守城的士兵,乘着夜色,割开营帐,救出了袁盎。
    袁盎得救后,步行了七八里,天亮时,遇到了梁国的骑兵,就借马逃离了吴地,将出使吴国的情况报告给了景帝。
    叛乱平定后,袁盎被任为楚相,不久,因病辞官,闲居在家,景帝仍常派人向他寻计问策。
    梁王刘武入朝,窦太后想说服汉景帝以“殷道亲亲”为名立刘武为储君,汉景帝询问袁盎等通晓经术的大臣,袁盎等极力反对,主张“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并请求谒见窦太后,询问她:“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
    窦太后说:“吾复立帝子。”
    袁盎等引用宋宣公故事来说明这种办法会引发祸乱,窦太后便放弃了立刘武的想法,让刘武回到封国。
    刘武听说是袁盎说服的窦太后,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前去刺杀他。
    第一个刺客来到关中后,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就放弃了刺杀的计划,并提醒袁盎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前来刺杀,要他小心戒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