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再到北平(1/5)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东暖阁中,老朱和朱标忙着处理通政司送来的奏章。
    老朱年纪也打了,也是要培养朱标,奏章之事大多是由朱标处理的。
    一些小问题,朱标的处理基本上能达到老朱的预期要求,老朱也不用对此多做操心。
    可碰到大问题就不一定了,朱标平日里看似谦恭和善孝顺好说话,但在这些问题上面绝不会妥协的,不与老朱辩论个昏天黑夜是绝不会罢休的。
    老朱读过的书哪有朱标多,朱标每每引经据典三言两句就能把老朱干趴下。
    老朱在朱标这里受了气,往往会找马皇后抱怨。
    而马皇后虽不参与具体的政务,却是会劝老朱宽仁。
    随着年纪变大,老朱也没那么大脾气了,经马皇后相劝后消气也会很快。
    最后往往都是老朱向朱标妥协的。
    老朱看过几分奏章,端了茶杯正要喝,朱标当即匆匆跑了过来,喊道:“父皇,请看这份,此乃金山奏报过来的,说是在那里发现了煤矿。”
    纳哈出归降之后,便遣了官吏过去收拢士卒,安抚百姓了。
    除此之外,还需考察金山之地牧草,粮食的种植情况。
    只有了解了实际情况,方才可对症下药帮这纳哈出之部安定下来。
    这些年,大明频频向北地压兵,纳哈出所部的日子并不好过。
    接过朱标递来的奏章,老朱大致瞥了一眼,笑道:“这纳哈出所部倒是还带有附赠啊。”
    依托煤矿, 除取暖之外, 还可炼铁炼钢炼银,反正好处肯定是很大的。
    “刘怀谏言说是要先行开采应对金山之地即将到来的冻灾,往日漫长的冬季来临后,金山之地常有牲畜人口冻死。”
    刘怀就是负责应对收编纳哈出之部的官吏。
    至于刘怀说的这点, 老朱和朱标也是只晓的。
    不管怎么说, 大明与北元交手也都这么久了,总归是应该知晓北元的特殊情况的。
    “现今金山之地在我大明治下, 若第一年就可解决千百年来所困扰他们的问题, 那对其他几部的归顺也是极具好处的。”朱标道。
    刘怀只是报了消息,以及说明了情况, 真正拿主意的还得是朝廷。
    有利于民之事, 老朱绝不会拒绝。
    朱标说这些只是说说自己想法罢了,完全不用据理力争费心思说服的。
    “陈恪那小子这几天忙什么?”老朱问道。
    这个时候问及陈恪,他可逃不脱又被派公差的命运了。
    提起陈恪,朱标倒也还算是喜欢的, 回道:“那小子一肚子花花肠子, 正鼓捣着卖他那汽车呢, 听雄英说, 他那车还没产出来都已经卖掉一百多辆了, 前面收定金一百两, 后面的都是按照五百两收的, 光是收定金就搞了数千两银子了, 最近几日还把我们坐过的拉出去载人收钱呢, 每次十两银子,体验新奇的人很多, 怕光是这一项就得收千余两了。”
    陈恪会钻营,搞自己一身铜臭, 老朱表面上满是嫌弃,实则却也并不是那么反感。
    不然的话, 也不会把陈恪举那么高,直接给他弄了个国公。
    当朝的那些国公想要赚此爵位, 哪个不是枪林弹雨中摔打出来的。
    陈恪的这个国公相较于他们, 可是顺当了很多了。
    “就知道那小子不会放弃这个大赚一笔的机会,让他进宫来,限他半个时辰之内过来。”
    老朱也习惯与陈恪另类的相处模式了,那种咋咋呼呼推推嚷嚷, 明明是自己有十足把握办成的事情,非要耍个花样, 好像是被逼无奈似的。
    朱标笑着招呼一旁的李德喜。
    李德喜刚应答,老朱马上又补充了一句,道:“从现在开始半个时辰。”
    陈恪在哪里都不得而知,从这里出了宫,再寻到陈恪,陈恪再赶过来。
    这一来一回哪是半个时辰就能完成的。
    李德喜苦大仇深,忙不迭就要走,老朱却是在背后喊道:“你不用着急,半个时辰之内把咱的话告诉他就行,留给那小子的时间越少越好。”
    哦,原来陛下争对的不是咱家啊。
    李德喜转头恭敬回应,喊道:“遵旨,陛下。”
    李德喜再转头的时候,步伐放慢,不再那么紧迫了。
    陛下要看那小子出丑,他适当的也得配合一下, 不然陛下的大棒可就要打到他身上了。
    ...
    李德喜找到陈恪的时候,陈恪正在车行盯着陈大山等一众匠人产他第一批汽车呢。
    毕竟已经弄过一辆了,也算是有了借鉴,再弄的时候也能快上很多了。
    陈恪站于旁边,叮嘱道:“一定要仔仔细细,每个零件都必须多方核查无误,定不能出问题砸了我们的招牌。”
    第一辆汽车,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评价这车的外观不行,性能不行,但绝不能说这车质量不可靠。
    陈恪倒是喋喋不休,旁边忙活的匠人根本无暇应答。
    第一辆汽车那可名垂青史彪炳史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