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你们行,我肯定也行!(1/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Z波检测技术,想要实现重大突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赵奕研究过Z波检测技术,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检测技术,就是他做出的研发,应用的压缩倍率检测方式,就是以不容易被压缩的分子物质为基础,放在Z波范围内来检测被压缩的倍率,就能得出整体的倍率。
    但是,压缩倍率检测的方式,受限是非常严重的,到现在,最高也只能检测100个天文单位以内的距离。
    100个天文单位听起来很多,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但实际上,相对于星际跨越来说,100个天文单位还是太短了。
    宇宙飞船的高功率Z波,开启最高功率能够让飞船穿梭上万個天文单位的距离。
    换句话说,使用现在的Z波检测技术,会限制宇宙飞船速度慢上100倍,因为Z波发生装置每一次使用,都需要进行重新聚能,间隔时间相对还是比较长的,十几秒就能达到的位置,结果就需要一个月时间,甚至是几个月时间才能达到。
    这就大大拖累了宇宙飞船的性能,使得星级跨越变得很不方便。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Z波检测设计方案,是由科学院信息通讯研究所的,就是利用磁场检测的方式,来达到检测压缩倍率的目的。
    因为磁场会吸收Z波能量,并且和压缩倍率存在关系,就可以利用磁场检测,确定Z波压缩的倍率。
    这个方案理论上可以实现超过两百个天文单位的距离,方案出来甚至还被研究过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磁场检测的方式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瞬时的高磁场,会给宇宙飞船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宇宙飞船的外层防护,可无法完全隔绝高磁场,内部的电路系统还会和高磁场发生作用,人体也会受到高磁场影响从而损坏健康。
    等等。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磁场会吸收Z波能量,也就会让Z波能量减少,从而大大缩短覆盖距离。
    这就大大限制了磁场检测技术的上限。
    如果宇宙飞船上安装了磁场检测方式的检测技术,非常未来就无法实现过千天文单位的穿梭。
    虽然磁场检测基础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能够在最新技术领域给予可行的方案,也足以证明研究人员的水平了。
    当赵奕确定带领理论组、实验组,一起攻克Z波检测技术的问题时,上级直接就调派了科学院信息通讯研究所的团队,希望能够和理论组进行互补一起研究。
    信息通讯研究所的团队,负责人是著名的通讯专家黄洪国院士。
    在电子通讯领域,黄洪国是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带领团队研究的通讯雷达,被一些型号的战机进行列装。
    同时,黄洪国还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对于最新科技的理论,自然没有很深入的研究,他不止有‘磁场检测技术’一项成果,还结合电子通讯和空间链接技术,完成了好几项非常有意义的设计。
    现在太空飞船上普遍使用的,能够进行语音通讯的空间连接设备,里面就有黄洪国团队的成果。
    在最新科技应用以及电子讯上有如此多的成果,还自认为对于最新科技理论有很深入的研究,黄洪国也是非常自信的人。
    当然了。
    和赵奕相比来说,他就自信不起来了,他的诸多成果放在赵奕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
    不过黄洪国带领团队来支援,还是认为可以很大的帮助,甚至他还希望能做出很大的贡献,或者是,他和他的团队,利用理论组的支持,完成超远距离Z波检测技术的研究。
    在来到实验基地前,黄洪国就是这么想的,还给所有人加油鼓劲,告诉他们一定要努力,展现一下信息通讯研究所的实力。
    对于黄洪国团队的到来,赵奕是持有欢迎态度的,毕竟对方确实是有一定的实力,最少技术层面确实如此。
    如果确定了检测技术的核心,真正到了制造设备的时候,黄洪国团队就能够直接派上用场,他们肯定比一大堆理论人士,对于设备更加的了解,毕竟,理论和技术是两个方面,不一定是完全共通的,而理论转化为技术,可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
    在欢迎了黄洪国团队到来以后,研究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赵奕召开了会议,商议从哪一步出发做研发,类似的会议大多都是赵奕直接决定的,除非是他不能够决定让其他人发言。
    其他人早就习惯了这种模式,哪怕是爱德华威腾、邱成文都不会多说什么,他们被打击的次数太多,都根本不想发言,尤其是在这种没有头绪的研究中,他们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黄洪国就不一样了。
    在会议开始的前一天,他给团队所有人布置了工作,每个人都要想出一种研究方向,汇总在一起到会议上来说。
    这样团队就能说出好几种方案,不管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可行还是不可行,有想法总比没有想法好。
    黄洪国认为这样就能展现出信息通讯研究所的实力,他对赵奕绝对是佩服的,甚至可以说,从来都没有想过和赵奕去比较,但理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