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羊祜初露锋芒(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东吴式微,外有凉国大兵压境,内有三宫夺位。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孙权风光大葬之后,陈武保着孙和上殿后与群臣商议,登基大典之事。
    丞相步騭毫不避讳的说道“陛下暗弱不能主政,本相以为可立武王孙霸为君。”
    大司马吕岱也附议说道“武王颇具太祖武烈皇帝遗风、再又太宗明皇帝之勇,又似先帝般才识明断,堪称帝王之姿呐!”
    大都督陈武竟一时间不能决断,进入后宫奏报太后。
    步练师如今贵为太后,而自己生下的却是孙鲁班、孙鲁育。她自然不会掺乎夺位之事。
    只是言说“哀家一个妇道人,岂能决断社稷大事?众位卿家斟酌立君便可。”
    陈武于是欲行登基大典,可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最终,孙和也颇为无力的退朝了。
    可万没想到,翌日朝会,丞相步騭等老臣在宫门设伏,擒下了大都督陈武,随之将其囚禁。
    而众人将武王孙霸推上皇位,登基大典顺利得以进行,可意外再次发生,吴太宗明皇帝孙策之太子,桓王孙绍来了!
    不光如此,身边还有孙翊、孙匡二位老王爷。这可让步騭、吕岱等重臣惊慌失措。
    鲁王孙翊颇具孙策遗风,又十分喜爱孙绍,加之他在东吴最具威望,孙绍有这位老王支持,孙霸怕是难成大事了。
    果不其然,早在会场埋伏的凌封、凌烈弟兄带着雏羽营就剑拔弩张的将文武百官围了起来。
    “何人胆敢篡逆?呃……啊……”中书令孙弘只问了一句,便被凌封一箭射中了咽喉,应声倒地。
    孙绍此刻咬牙切齿的开口“孤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天下,尔等有何话说?如有话说,便与孙弘一般下场!”
    如此便直接替了孙霸,登上了封禅台,众臣无一不服,皆拜服于地,山呼“万岁!”
    孙绍顺利登基,改元神凤,追谥孙权“哀”字,以泄愤。自此,孙绍不再信任江东累世的老臣,从而宠信孙氏宗族。一时间孙氏宗族出将入相,掌摄了吴国朝政。
    孙绍开始还算励精图治,做了点小贡献,后来就暴露出了其凶暴本性,每天沉溺于酒色,宠幸小黄门岑昏。濮阳兴、张布劝谏,孙绍大怒,立即斩杀了两人,灭其三族。于是朝臣全都闭嘴,没有谁敢再劝谏。
    是年又改太平元年,任命滕耽、滕胄两个老臣为左右丞相,但朝中政事二老几乎触及不到。
    孙绍治国,百姓十分凄苦。他奢侈无度,肆意妄为,竟以武昌为都,国库逐渐匮乏。
    步騭上疏劝谏“陛下,如今天无灾而民欲尽,尚未抗凉而国财已空,老臣十分痛心。
    当初汉室衰微,四家鼎立,早有曹、刘失道,都被凉国所灭,这都是前车之鉴。
    臣为陛下怜惜整个国家。武昌土地贫瘠,不是王者定都之地。并且有童谣话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这足以表明民心和天意。现国中竟无一年之积蓄,国库空虚,官吏苛政扰民,现在抚恤百姓才是正道。
    太宗明帝在时,后宫中宫女不满百人,黄龙大帝以来,拥有千余,这都是耗费财富的源头。左右用的都不是贤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这些必定误国害民。
    愿陛下废除徭役,罢免苛捐,精简宫女,清选百官,那么自然会天悦民附而国安。”
    奏折呈上后,孙绍十分不高兴,仍然大兴土木,建造昭明宫,命令文武官员亲自上山采伐树木。
    又召来江湖术士尚广,让他卜算天下大事。
    尚广对孙绍说“在下为陛下卜得吉兆庚子年陛下就要入主洛阳。”
    孙绍听完后大喜,对大司马吕岱说“朕采纳卿家建议,在沿江一带屯数百营,命令老将陈武总督军马。朕想兼并汉土,应先攻取何处为好?”
    吕岱劝谏说“大敌当前,韩炜必吞吴之心昭然若揭。陛下应当修德以安吴民,此乃上计。如果强动兵甲,宛若抱薪救火,必定自焚,愿陛下念兹……在兹!”
    孙绍大怒道“朕正想乘此大好时机恢复旧业,尔胆敢说出如此不吉言!若不是看在尔乃旧臣的面上,立即斩首号令!”喝令武士赶出殿门。
    吕岱出朝长叹道“可惜江南锦绣江山,不久将属于他人!”托病隐居不出。
    孙绍命令镇东将军孙峻部兵屯江口,图谋襄阳。早有天罗士报到凉帝韩炜处。
    韩炜因年迈,又染风寒,便班师返回洛阳,由太子韩凉亲赴荆州督军。
    韩凉听说孙峻要进犯襄阳,召集众官员商议。
    荆州牧钟会出班奏报“臣听说孙绍不修德政,专行无道。殿下可以下诏命荆州左都督羊祜率兵抵挡,等到吴国之内有变,乘势攻取,东吴反掌可得。”
    羊祜乃蔡贞姬之子,乃长安书院一等一的大才子!又是韩凉的小师弟,其才华深得凉帝韩炜的喜爱,年纪轻轻便拜为荆州左都督,与右都督太史慈之子太史享八拜之交。而羊祜自幼便将韩凉视为明主,早就立下了辅佐之心。
    韩凉大喜,宣召羊祜。羊祜奉诏后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