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我自己去奔走(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简王府的“幕僚长”,邓铎邓咨议,与自己的临时搭档——兵部的梁判事,在戌末前,带着一队弓箭手,抵达这条寻常的巷子。
    眼前的民宅就巴掌大,十个军卒一围,猫都跑不出来。
    院中透出的昏暗灯光,以及小娃奶声奶气的哭声,令邓铎松一口气。
    还好,还好,人在。
    刚刚过去的小几个时辰里,邓铎在开封城中的移动速度,比纺机上的梭子还快。
    今日未申之交,兵部的梁判事飞马赶到简王府,说是章惇章相公,得了安插在枢密院的亲信急报,曾布派北面兵房的主事钱副承旨,协同曾纬,将邵清拿了。
    光天化日,当街拿的,百姓们哪,都咬牙切齿地看明白了,邵提举原来竟是辽国探子。
    再听了几句,百姓们更是议论纷纷,简王只怕也不清白。
    赵似与邓铎,倒吸一口冷气。
    而梁判事,不愧是首相章惇提上来的人,不给王府这对主仆吸第二口冷气的机会,直接问邓铎,可知晓邵清在京城的交际圈子。
    妻子姚氏,师长苏颂,文友——苏轼的第二子苏迨,棋友——大理国的小王子段正严……
    邓铎总算临危不乱,一个个地数过来,最后锁定了有价值的目标。
    他告诉简王和梁判事,行事谨慎的自己,一早就摸过邵清的家世,发现他虽在京城没有亲眷,却有个伺候过他一阵的婢女,年纪比姚氏还大些,前岁说是雇契到期,去给姓杨的人家做了续弦。而那杨姓汉子,曾给朝廷军器监弓弩院当过差,性子耿直、不讨人喜欢,婆娘死于开封大水后,越发沉郁怪癖,叫上头给轰走了。
    梁判事听后,当即代表章惇章相公,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毋庸置疑地要求,让邓铎跟着自己,去将那婢女与汉子拿了,先关进兵部的私牢,明日一早,由身为三省首脑的章惇,向官家进奏简王的锄奸行动,绝不能落在枢密院曾家的后头,以撇清简王的通敌嫌疑。
    简王赵似,平日不忿章惇像半个爹一样,与朱太妃一道,对自己灌输储位之事,但到了此时此刻,未免情真意切地庆幸,多亏有章相公这样的资深老臣支持。
    这位具有赵家血脉、无师自通地熟谙政治表演的年轻王爷,甚至灵光乍现地表示,在邓铎与梁判师去拿人的同时,自己脸上的箭伤,会突然发作,想来应该是辽人邵清,当年故意用药埋下的陷阱。
    计议既定,邓铎随梁判事,去殿前司调出人来,疾奔杨宅。
    ……
    姚欢听到突然清晰起来的马蹄声时,顾不得再劝已是木头般的杨禹,几步迈到宅门边,正迎到一阵气势汹汹的敲门声。
    她打开门,军卒迅速地让到一侧,邓铎的脸出现在松脂火把的微光里。
    邓铎看清是姚欢,目光一闪,冷冷道:““姚娘子,你果然也在。”
    姚欢道:“我夫君外出未归,我来看看,他可是寻杨大哥喝酒了。”
    邓铎的怒火突然升腾,沉声斥道:“姚氏!你还在胡说八道,你们夫妇二人,既是辽国探子,招惹简王作甚!”
    姚欢盯着邓铎:“邓咨议,简王当初中的箭,是我夫君找人射出去的吗?他中箭后,心急火燎选到我夫君去救命的,不是你邓咨议吗?”
    邓铎一噎。
    姚欢叹口气,给出方案:“邓咨议,我夫君是有些过往之事,但他的生父,是宋人,姓赵。他从未有过陷南朝于险境、荼害宋人性命的举动,他,还救过你的主人。屋里的一家,你放过他们,我跟你们走。”
    邓铎面无表情地看了姚欢片刻,淡淡道:“你是给端王办差的,我简王府,不想请,也不敢请。里头的两口子,我今夜一定得拿走。但,看在你们给简王治过伤的份上,几个娃娃你带着,自去安置了。”
    “邓咨议……”姚欢还想争取。
    “姚氏!”邓铎的口吻现了戾意,“你莫以为这是在雄州榷场谈买卖,还能讨价还价的。”
    “姚娘子,”叶柔走上来,将怀里的小娃娃交给姚欢,“劳烦你先照看他们几日。”
    娃娃一离了娘的手,登时又呜呜哇哇地嚎哭起来,乱摇着小手,要扑回亲娘的怀里。
    恁大的动静,左邻右舍早已打开各自宅门,探头观望,有胆大的汉子婆子们,干脆跑出来,掂量着靠近,想看热闹。
    邓铎回身瞥了,求之不得,高声宣谕:“官家的十三弟,简王,捉拿辽人细作,诸位莫怕。”
    这一声,好比京城瓦子里戏班子的开场腔儿,登时令围观的人们,兴奋起来,哪还舍得回去洗洗睡。
    官兵骑士们押着两个钦犯,纵马驰远后,姚欢怀里抱着小娃、身边贴着两个大娃,邻居们仍是团团将他们围了,七嘴八舌地打听。
    姚欢身心俱疲,退了几步,俯身与杨小山道:“家里住不得了,你牵好妹妹,我抱着弟弟,我带你们去我姨母家,可好?”
    ……
    深夜,青江坊沈宅。
    姨母沈馥之在灶间煮好一碗火腿蕈子猫耳朵,端来摆到桌上。
    沈馥之一面轻巧而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