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三国(2/5)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什么叫做内忧外患,现在这就叫做内忧外患。
    被无数人质疑没有本事的孙仲谋看着这一副惨淡的景象,也只是淡然的接受了江东之主的位置,脸皮之厚,让无数人嘲讽都没有作用!
    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先率军消灭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宗室反叛;
    又灭山越六千,收编万余。他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江南局势。
    在史书上或许这些事情只能分配在短短的几句话之中,但是这些事情做下来,他要顶着多么大的压力,他要做多少事情,他能够做的就是无数人在嘲讽和拒绝的时候,满脸微笑的告诉他们,你们说得对,我还要继续做。
    十八岁之后的年华,比那举家逃往的十一年更加的让他难忘,因为更加的难受,更加的让他痛苦,不过他靠着自己这些年锻炼出来的脸皮,让一个十八岁的家伙,慢慢的坐稳了那个位置,慢慢的得到别人的承认。
    之后他用了五年的时间,做了唯一的一件事情,孙权三次进攻江夏郡,最终击杀黄祖,吞并江夏郡大部。
    虽然胜利了,但是江东对他的意见就更加的大了,五年打下半个江夏郡,想当年他的父亲,一年直接打进了洛阳,他的大哥孙策,五年直接荡平了江东。
    怎么就到了这个家伙这里,五年还没有能够拿下来一个江夏郡,不过孙权脸皮厚,他不怕。
    赤壁大战,孙权的代价出现了,或许是因为太多的人看到了这个家伙的内心,直接提出了在曹操南征的时候,大家干脆投降,也好帮助天下早日一统。
    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之地。孙氏阵营内部分化为主战、主和两派,主战派以鲁肃、周瑜为代表,主和派以孙权的老师张昭为代表。
    要知道作为江东之主孙权的老师,张昭的威望之大,便是孙权都很是担心的。
    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谋士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孙抗曹的决心。
    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
    或许就是因为这件事,让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刘备合兵,和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之谋,以五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军。战后,刘备、周瑜等又追击至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乐进镇守襄阳。
    这一战算得上是相当的经典了,但是所有人看重的都是周公瑾,江东美周郎运筹帷幄之中,直接让曹孟德大军灰飞烟灭!
    孙权对此没有嫉妒,至少表面上他没有任何的嫉妒。
    当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包围,周瑜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抵御曹仁,以一半兵力驰救甘宁,获胜而返。
    同年,心中或许有些不忿的孙权亲率大军围困合肥,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张昭出兵不利,孙权攻合肥亦未能破城,最后只得退兵。
    这一次,似乎他的名声再次差劲儿了不少,孙权不知兵已经成为了江东的笑谈。
    建安十四年,周瑜顺手拿下了偌大的南郡,让当初孙权用了足足五年时间才拿下来半个江夏郡的战绩,再次黯然失色。
    孙权得南郡后,满脸微笑的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
    同年,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孙权与刘备在京口相见,并同意将那个周瑜费劲了心思得到的南郡等借予刘备。
    二人此次会面,巩固了孙刘联盟。曹操为防范孙权,强制内迁淮南的民众,引发江淮十余万户百姓惊慌,使其尽皆渡江归附孙权,这一次孙权很开心的将这份儿功劳送到了自己的身上。
    或许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孙权慢慢的知道了自己善于干什么,他不适合去带兵打仗,论这个本事,他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自己的那个哥哥和父亲的,所以他决定了稳坐后方。
    建安十五年,在孙权的支持下,孙权亲自任命的交州刺史步陟南征,荡平了交州九郡,让他们无不望风而降。
    交趾太守士燮率领众兄弟接受孙氏管制。唯有刘表所任命的苍梧太守吴巨阳奉阴违,最后被步骘所斩。
    建安十六年,他修筑了那再之后赫赫有名的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以舟师围攻曹操水军,俘获三千余人,曹军溺亡数千人。
    在濡须坞与曹丞相相持一个多月后,孙权成功地劝退曹操。
    建安十九五月,孙权亲自统兵,但是不参与指挥的情况下,带着吕蒙、甘宁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获取人口数万。自此,孙权控制了江淮南部。
    建安二十年,刘备收取益州,孙权遣诸葛瑾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吕蒙、孙皎、潘璋等人纷纷赶来支援,大战一触即发。然而,曹操于此时率主力西征汉中,刘备面临着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