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定南中(2/9)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至于南中四郡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孟获看来,只要南中腹地不乱,四郡之中就算是再乱都有办法解决。
    而现在,就是他们要进行最后决战的时候了。
    (这个为什么前面那六擒六纵都能够一笔带过,而最后这个兀突骨这里却是要浓墨重笔的写一写,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兀突骨可以算得上是诸葛亮当初七擒七纵玩弄孟获的一个证据了。
    很多人会觉得,历史上没有什么乌戈国,也没有什么兀突骨,更不可能有一个身高丈二,也就是合击差不多两米七左右的人,还生吃毒蛇野兽等等的,这不可能。
    的确是,不过在我查地理位置的时候,发现这记载的乌戈国很像是一个地方,一个小小的国家,柬埔寨!
    柬埔寨,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他的地理位置的确是很像三国里面描写的乌戈国疆域。
    最重要的是,在柬埔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由阇耶跋摩二世建立过一个很厉害的王朝也算得上是一个很辉煌的王朝,吴哥王朝!
    当然,吴哥王朝比七擒孟获晚了大概六百多年,不过当初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也差不多正好是吴哥王朝的时候,罗老应该不会闲的没事将吴哥王朝带进去的。
    若是吴哥王朝就是那所谓的兀突骨所在的乌戈国的话,然后再加上一些西南边陲的地方,当初那七擒孟获,未必就只是意淫。
    先说史书之中,的确是有这个记载,之前也过这件事情。
    《三国志》之中的确是有着记载,原文就是诸葛亮平定南中之乱的时候。
    建兴三年,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这里面确实是有着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当然,这一点很多人可以说不承认,但是后面还有很多证据,在地方传记和西南边陲的地方古迹上面。
    在传闻之中,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
    同时,的确是地方志之中记载了,为了改变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诸葛亮“劝诸夷筑城堡、务农桑,诸夷皆自山林徙平原”,并在该地区推广使用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工具,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分兵以配大姓”、“配大姓为部曲”这两个绝了的政策是在《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之中记载的,说的也是诸葛亮的办法。
    而这个就是后世的世袭的土司制度,明朝到了末期也是如此,甚至若非是因为当年的广西狼兵将清朝打急眼了,对广西实行了灭种的政策,恐怕现在这还有这种东西。而缅甸的掸邦和克钦邦一直沿袭土司制度。
    在宗教和信仰方面来说,诸葛亮不知道是不是效仿了当年的爨习所在的爨家造神之法。
    中缅边境上的许多少数民族对诸葛亮崇敬备至,视之为神明,佤族还称之为“阿公阿祖”,家家供奉“武侯神龛”;在中缅边境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可见到为纪念他而建的诸葛祠、武侯庙、孔明城等。
    这一点至少说明了一件事情,诸葛亮绝对是深入了南中,而且已当时的架势,若是深入南中之后,他和那些南中腹地的蛮夷不大打出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同时,在我国境内也是有些地方说明了很多事情的。
    诸葛亮的南征对缅甸境内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同样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在中国史书中有清楚的记载。
    赵汝适《诸蕃志》中记载,“蒲甘国有诸葛武侯庙”;朱孟震在《西南夷风土记》中指出,“普坎城中有武侯南征碑”;谢清高也在《海录》中说,“恪姑有孔明城”。
    顺带一提,普坎就是如今的缅甸蒲甘,“恪姑也就是当今的缅甸勃固!
    这些东西算到了一起,他们的确是算作可以证明一件事,确定了办件事,一件事就是诸葛亮绝对是出征南蛮内部了,也就是南中腹地,而且和对方打了起来,并且用实力告诉了他们谁才是大爷。
    那半件事就是,七擒七纵,而之所以是半件事,那就是七擒七纵的目的真的仅仅是为了将孟获这个家伙收服么?
    作者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南中在平定之后,诸葛亮最后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将整个南中再次瓜分!
    改益州为建宁,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治味县。分建宁、越巂置云南郡,以吕凯为太守。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以马忠为牂柯太守。
    这里面大家可以看一下,先是之前说过的云南俊,将建宁郡也就是当初的益州郡还有越嶲郡给分出来一部分,直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