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章 新都(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看过了在建中的几艘新式重巡洋舰后,李中易心满意足的登船北上,朝着幽州而去。
    临离开滨州前,李中易给皇家钱庄下达了指令,全面购买华亭县的土地。
    既然已经决定建设东都了,那么,征地也就成了必然。
    以皇家的名义,拿出具有诱惑力的价格,把整个华亭县的土地都征收了之后,李中易打算提前规划好各个不同的功能区。
    土地归皇家所有,才能抑制住东都的土地被权贵们巧取豪夺的弊端。
    李中易的地,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征地是门大学问,除了出价高之外,还需要给出路。
    实际上,上次儒门重臣们联手谋反之后,李中易的手上,已经捏了不少的华亭县的地。
    这些地,都是抄家得来的,没花钱。
    李中易的私库之所以那么的富裕,一是海外殖民的巨利,一是钱庄的暴利,一是抄家的得来的土地和商铺。
    以往的皇帝抄家,都是把钱和土地给了朝廷的官库,自己只拿一部分。
    李中易则不同,打击政敌捞的东西,都归他私人所有了。
    官库归官库,皇库归皇库,亲兄弟明算帐。
    实际上,从宋太祖开始,皇帝的私库里就堆满了封桩钱。
    只是,到了宋徽宗这个败家子时期,居然不想花钱买东西了,变成了巧取豪夺,这才激起了方腊起义。
    在帅舱里,李中易召见了韩匡嗣。
    韩匡嗣,被冷落了十年,一直做着没滋没味的闲职。
    李中易此次亲征契丹,在离开京城之时,就把韩匡嗣带着上了船,只是一直晾着他,没有召见罢了。
    “臣韩匡嗣叩见圣上。”韩匡嗣乖顺异常的跪下行了大礼。
    他已经闲得发毛了,哪里还有当初的半点锐气?
    这么多天了,皇帝一直没有召见他,韩匡嗣的心里直打鼓。
    端嫔韩湘兰,在皇帝的心目中,算不上最得宠的女人。但是,韩湘兰毕竟每月还可以承受一次雨露,不是那种几年见不到皇帝的深宫弃女。
    所以,尽管韩匡嗣没有实权,却也没人会无故欺负他。
    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只是,韩匡嗣出卖契丹公主后,除了韩湘兰一女之外,韩家已经绝了嗣。
    湘妞虽然是韩家的外孙女,却是皇家的公主,不姓韩,而姓李。
    “罢了,坐吧。”李中易摆了摆手,命韩匡嗣坐下。
    韩匡嗣侧着身子,只敢坐半边屁股,毕恭毕敬的垂首听训。
    用人之道,必须有帝王心术。
    韩匡嗣这种野心勃勃的家伙,如果不晾他十几年,装得再是乖巧,也是一头白眼狼。
    现在,空耗了十几年的时光之后,韩匡嗣彻底的乖了。
    皇帝叫他一起登船,以韩匡嗣的精明,肯定知道,皇帝这是要用他了。
    但是,怎么用,用在哪里,韩匡嗣一概不知。
    帝王心术的奥妙,就是必须保持用人的神秘感,以及权力结构的平衡。
    和军方的将领们不同,文臣们心里的弯弯绕,要多出好几倍。
    十几年的蹉磨之后,韩匡嗣已经闲怕了。他迫切希望能够获得皇帝的赏识,重掌权柄,干一番大事业。
    历史上的韩匡嗣,是个什么样的枭雄,没人比李中易更清楚了。
    韩匡嗣身为汉人降官,却迷住了萧太后。在契丹国内,韩匡嗣和萧太后竟然做了十几年公开的夫妻,这是何等的了得?
    不仅如此,契丹国的幽燕政策,都是韩匡嗣一手制订并推行的。
    客观的说,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被教育成以契丹为荣的顺民,完全忘记了中原故国,都是韩匡嗣的功劳。
    并且,韩匡嗣当权之后,契丹国再也不缺过冬粮食了,就连铁器技术也比中原先进了不少,
    这样一个有真本事的野心家,你只要给了他一点点机遇,他肯定会牢牢抓住的。
    可是,李中易就是不用韩匡嗣,活生生冷落了他十几年。
    韩匡嗣心里也明白,皇帝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带他上船。但是,天下是皇帝的,皇帝想用他,他就是人才。皇帝不想用他,他就是闲官。
    十几年下来,韩匡嗣早就闲得发毛了,迫切期待着建功立业。
    所以,韩匡嗣刚见皇帝之时,就乖巧的跪下了。
    李中易知道韩匡嗣的心思,这是彻底服软,一切听凭招呼了。
    但是,李中易一直问韩匡嗣的饮食啊,居住啊,有几个妾室啊,完全和政务不沾边的事儿。
    韩匡嗣心急火燎,惟恐皇帝不肯用他,便毕恭毕敬的说:“回皇上,臣闻天山南北颇有不平之地,臣愿往任一县城,三年不大治,也不敢活着回来面圣了。”
    李中易摆了摆手,说:“以你之才,却任知县,岂不是太过委屈了?”
    “回皇上,不委屈,不委屈,臣甘效犬马之劳。”韩匡嗣的身子一溜,又跪下了。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韩匡嗣这匹卧槽马,确实卧得太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