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1/5)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1,我一直在犯错。
    没有任何贬义或者自我否定的意思,只从中立客观的角度来看,我过去一直在犯错误,现在犯,以后也必然会犯错误。
    我最近的一次错误,就是说好在完本两周内发这篇完本感言,但一直拖到第三周。
    我这几天纠结了很久,逼自己思考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在最后说。
    第二个,肯定是拖延,但拖延的原因没确定,可能是完美主义想要写出好的结语,可能是不愿意承受读者的批评,也可能是过去的经历产生的纠结,涉及到写这本书的动机。
    2,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这本书肯定有最庸俗也最普通的动机,赚钱。
    但能把一本不怎么赚钱的书写到370万,四舍五入就是400万字,对我来说,一定有别的更强大也更重要的动机。
    毕竟,别人的小说讲故事,我的小说从头到尾讲道理,而且是道理中最难理解的原理。
    任何想赚钱的人,都干不出这么离谱的事。
    在写作过程中,因为各方面原因,想过放弃,但我还是坚持下来。
    我思考过后发现,我最深层的动机,是源自内心的冲动。
    到底是什么冲动呢?
    一个浑浑噩噩活了三十多年的无知笨蛋,突然发现了“我认为”的真理,实在无法压抑这种冲动,所以在这本书中分享很多我认为的真理。
    3,我为什么想要分享?
    我是一个笨蛋。
    蠢货是傻蠢,笨蛋是有那么一点点有趣的蠢。
    我从小笨到大,却自以为很聪明。
    我以为小学的县奥数第一是一项成就,直到去了省会城市,进了奥数班学习,还没看明白题,学霸口中就飘出了答案。
    我是笨蛋,所以我还是以为我很聪明。
    这种自以为的聪明,一直在伤害自己。
    我总觉得书上的东西很简单,老师课堂讲的一听就自以为懂了,尤其在刚开学的时候,大家都不学我也不学,我的成绩轻松名列前茅,但别人继续学,我一直不学,结果可想而知,成绩起起伏伏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伏……
    别文为什么,我也不明白。
    我连现在的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更别说那么久远的我。
    即便这样,也从小到大被人夸聪明,被认为是病情或家庭等各方面因素导致不好好学习。
    那些夸我的人,和我一样,也是笨蛋。
    因为他们和我一样,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聪明。
    我总不耐烦重复学习某一种知识,或者不愿意重复看一本书,所以我读的书无比杂乱,却并不深入,知道一点别人不知道的肤浅知识,就沾沾自喜,自觉才高八斗。
    回首过往,我扒开自己的皮肉,忍着剧痛一点一点解剖,赫然发现,我至今没有精通的领域。
    我现在才明白,耐得住寂寞,反复阅读与学习,反复打牢基础,反复深入思考,才是聪明的第二要素。
    骗你的,这还是笨蛋的想法。
    只有做到反复阅读与学习,做到反复打牢基础,做到反复深入思考,做到,才是聪明。
    做不到,就是笨蛋。
    就如同我在正文里阐述知行合一,怎么证明自己真正的知道?做到才行。
    怎么才能做到?通过深入长时间的思考,深度认知,不断行动,不怕失败,不断尝试做,才能做到。
    我这个笨蛋,一直以为,很多事,自己知道,自己懂,只是做不到,但实际上,就是自己什么也不懂,却自以为懂,所以做不到。
    大脑为了懒惰和降低消耗,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大脑骗自己是日常操作。
    举例的话,那些清北学霸肯定是聪明的。
    那些各领域的大佬肯定是聪明的。
    用网络作者举例,就是那种写一本火一本,成绩始终稳定,才算得上聪明。
    很显然,我差得远,我是笨蛋。
    我总是自以为聪明,遇到任何问题,学习任何知识,都流于表面,不知道追问为什么,更别说追问为什么的为什么,而真正的顶级学霸,至少能追问到为什么的为什么的为什么的为什么的为什么。
    追寻到最深层的原理和本质,才是聪明的第一要素,或者说,智慧。
    《众神世界》的世界观,是我无奈之下的选择,因为之前构建的世界因为太敏感,不能写,只能截取部分。
    但《众神世界》的主题,却超越了我的预估。
    在众神写作前,我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和我原本感觉上、经验上、本能上的认知,是那么不同。
    原来,原理与本质的作用,那么巨大。
    原来那么伟大的科学,竟然建立在几千年前看似“平平无奇”的公理化上。
    原来哲学与科学根本就是无比亲密的母子关系。
    原来第一原理这么重要。
    原来各种原理竟然能应用到生活方方面面。
    原来那些看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