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天下一统(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开元三年(205年)初,曹操病死许都。
    曹丕继位。
    以镇东将军的名义亲往颖阳面见刘琦,高呼陛下。
    刘琦表曹操讨贼护驾之功,追谥魏候。
    绝口不提刘协的死因。
    曹操都死了,再追究还有什么意义呢?
    刘琦前往许都,拜祭先皇刘协,顺便吊唁曹操。
    许都有曹操为刘协造的皇宫,正好改作刘琦的行宫。因新汉定都长安,许都改名许昌,设为县城。
    短短十年,许昌已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发展成了中原地区仅次于雒阳的大都市,曹操功不可没。
    这么多年以来,许昌一直是曹操和苟延残喘的东汉的政治权利中心。
    也是刘琦治下密卫的重点工作区域。
    但在这里,刘琦没有见到李儒。
    连贾诩也联系不到他。
    到后来刘琦才知道,曹操死后第二天,魏王府中便少了一个侍婢。
    本来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应该是侍婢怕世子会怪罪自己没照顾好曹操,会秋后算帐,所以便偷偷溜走了。
    但是刘琦听后却付之一笑。
    哪有那么巧的事?
    恰好这段时间他的情报头子也消失了。
    再后来许都的密卫统领联系上了贾诩,并将密卫人员资料上报。资料显示,确实少了一人,而且是一女性,曾潜入曹操府中。
    情报人员的消失,很正常。
    但是老大也消失就不太正常了。
    再后来,贾诩又收到一封信。
    出自李儒。
    但是写给刘琦的。
    臣儒遥叩圣恩:陛下纳臣于落没,皇恩浩荡,委以重任。臣手刃仇敌,告慰众亲亡灵,儒此生无憾。今陛下龙威,天下折服。儒不敢贪功,自辞重担,远走他乡,望陛下恩准。愿大汉永盛,愿陛下安康!……
    刘琦又笑了。
    一直陪在刘琦身边的贾诩才发现皇帝近来总是容易发笑。
    也许,天下太平总会让人心情舒畅吧。
    刘琦当然会笑。
    都说贾诩是只老狐狸,看来李儒才是最聪明的那个存在呢。
    江山一统,李儒功不可没。
    或者说,李儒的存在,推动刘琦一统大汉的事业至少提前了五年。
    但是他也是把大汉王朝推向四分五裂的群雄割据的罪魁祸首。正是他的建议,让董卓把持朝政,大肆分封诸侯,才导致后面的一系列纷争。
    所以,世人难容他!
    史书上也不会记载他的功劳。
    李儒,这个在黑暗中生活了十年的密卫最高领导者,注定不能站在刘琦身边享受荣光。
    所以他选择了默默地离开……
    去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带着一个谁也不知道姓名的小女人。
    这个女人最后成了他的妻子,为他生了孩子。
    一家人住在那片接近天空的高原上,享受着新汉王朝的太平与富足。
    ——————————
    刘琦在许昌接受了曹丕的投降,因为一统大业建功,迁曹丕为南中郎将,秩两千石,属从光禄勋。继祖爵费亭爵。
    曹植封博士,进入中央学府教学。
    有隐患的人还是放在身边盯着比较放心。
    但对曹氏一族来说,已经是天大的荣幸和莫上的荣光了。
    作为会载入史书的对头的后代,没被赶尽杀绝也是意外了,何况还被朝庭重用。
    曹丕终其一生,兢兢业业地在长安埋头工作,不敢有丝毫怠慢。
    曹植才高八斗,倒也适合教学,一生出诗无数,流芳百世,后被刘琦誉为大汉第一大才子。
    荀攸当然被重用。
    同时还有刘子文从许昌救出的族兄刘晔。
    杜袭。
    董昭。
    满宠。
    毛阶。
    吕虔。
    ……
    量才而用。
    当然也少不了对刘备麾下能臣名士的安排。华歆、陈登、陈珪、张昭、张竑、刘繇、阎象……
    至于武将,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仗打完了,还要那么多武将干嘛?
    刘琦召来关羽、赵云、周瑜、高顺、太史慈、甘宁、张辽、徐晃、马超九人。
    告诉他们仗打完了,但军队的训练和维持却是必要的。
    不仅仅要守好边送,为大汉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还要向外开拓,将汉威推向全球。
    所以让他们组建兵团,挑选人手。从将从兵团中自行发掘和从降将中挑选。
    这九人加上徐庶共十个兵团。
    每个兵团保持八万人编制,主将一人,从将十人,军师一人,参军五人,属官十人。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刘琦把工作交给众将,自己带着一帮文臣回长安去了。天下初定,各地方长官的调配还没完成,还有许多工作等着他去完成。
    天下大统,大汉重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