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三一章 石墨烯(1/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还有什么惊喜?”
    苏妍喜笑颜开,一下子蹦到方辰身上,搂着方辰兴奋道。
    “看你高兴的,好像平时我对你不好似的,石墨烯,你知道吗?”
    方辰有些宠溺的刮了下苏妍,    翘挺的琼鼻。
    “好,当然好了,这个世界上你对我最好了!”
    既然四下无人,苏妍也不怕人笑,扯着方辰的脖子轻轻摇晃着,软糯糯的声音更是将撒娇卖萌可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方辰无奈的看了苏妍一眼,道:“我说,石墨烯你知道吗?”、
    “石墨烯,我当然知道了,作为一位材料学未来博士,如果连石墨烯都不知道,那简直就是华夏教育,乃至于全球学术界的失败,不过你突然问起石墨烯干嘛?”
    苏妍看着方辰,有些好奇的问道。
    对于苏妍的回答,方辰并不意外,毕竟如果苏妍真的连石墨烯都不知道,那可就太悲哀了。
    石墨烯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    也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
    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石墨烯在室温下的载流子迁移率超过了硅材料的10倍,    而且与很多材料不一样,    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可以利用石墨烯这一特性制造石墨烯电池。
    石墨烯电池不仅外形小巧,    而且充电速度为普通电池的1000倍,    可以在数秒内为手机甚至汽车充电,同时可用于制造体积较小的器件。
    石墨烯还具有所谓的量子霍尔效应,    这种诺贝尔奖量级的重要效应以往是要在极低温下才能显现的,石墨烯却能将它带到室温下。
    利用这个特性,石墨烯可以用来制作晶体管,也就是cpu的主要构成部分。
    由于石墨烯结构的高度稳定性,这种晶体管在接近单个原子的尺度上依然能稳定地工作。
    相比之下,目前勇挑大梁的以硅为材料的晶体管,在10n左右的尺度上就会失去稳定性。
    另外柔性,可弯曲的手机屏幕也要使用石墨烯才能制造出来。
    这些知识,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已然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东西,甚至有不少人已经用上了带有石墨烯的折叠手机,电池。
    可对于此时的人们,关于石墨烯的知识,特性,还只流传在科研人员之间。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到现在,科研人员还不能将石墨烯从石磨中剥离出来,更别说批量制造,搞工业化了。
    现有的石墨烯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剥离出来的。
    而原材料的缺失,导致现在所有关于石墨烯的研究都处于停摆当中,    顶多也就是敲敲边鼓,做点理论研究而已。
    至于为什么以现在如此发达的科技水平,还无法才石磨中剥离出石墨烯,则是因为石墨烯这种玩意,实在是小的有些变态。
    石墨烯只存在于单原子层,一层石墨烯厚度只有0.335纳米。
    其相当于厚仅仅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而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千层甚至上万层石墨烯。
    如此细微的晶体大小,根本不是现在科技水平能够剥离出来的。
    “你先别管我为什么,问石墨烯,你就告诉我,石墨烯在你们材料学热门不?”
    方辰突然笑着说道。
    “热门啊,说热得发红发紫,一点都不过分,国际上已经有数不清的科研机构在研究石墨烯,但现在问题是,大家连稳定的石墨烯获得渠道都没有,更别说将其工业化了。”
    “所以现在,全世界所有的一流强国,甚至包括二流强国,以及各个国家无数的顶尖材料学家都在积极的研制石墨烯,以求来突破现在的困境。”
    “可以说,石墨烯的研制在学术界绝对是红海中的红海,打破头的存在。”
    跟方辰在一起已经将近十年了,苏妍怎么会不知道方辰这笑里面憋着坏,但不得不说,方辰成功的引起了她的好奇心,毕竟怎么看,方辰都跟石墨烯搭不上边才对。
    “那你觉得,如果有人可以分离出石墨烯的话,她能不能拿到一个诺奖?”
    方辰继续问道。
    “诺奖?全球都挤破头的大项目,如果有人可以率先分离出来的话,诺奖绝对是没跑!”
    苏妍一口咬定,果决的说道。
    开什么玩笑,这种全球数十個国家,数百个研究单位,数万个人科研人员都在竞争努力的项目,怎么可能拿不到诺奖。
    “但问题是,现在大家还没能拿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来,据我所知,氧化,纯肼溶液,锰酸钾和硫酸等等这些办法,都有科学家用过,并且还考虑过用其他元素,比如钌,把石墨烯给生出来。”
    “但无奈的是,科研进度还是停留在能够成功分解出一万层石墨烯,距离单层石墨烯,还有很远的距离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