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3/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乾清宫下旨,罢朝十日,全国哀悼三日,以示对老将军逝世的哀思。
    与此同时,大元帅府副元帅曹文诏顺位晋升为大元帅府元帅,不入阁。
    两天后,九月二十一,内阁排名第三的阁臣,督政院院正,靖王以年老体衰为由,上疏辞官,乾清宫慰留不得,只能放他离去,信王世子朱慈烺继任督政院院正,不再兼任内阁阁臣。
    九月二十五,内阁东阁大学士赵晗被查出与傅昌宗,周应秋卖官鬻爵,徇私舞弊一案有牵连,被迫辞官。
    二十七日,旨意下,五部尚书,李邦华,张国维,吕大器,周霖炯等顺位入阁,方孔炤晋升为左次辅,兼任议会议长。
    短短不在一个月,内阁,帅府大变,震惊的大明朝野说不出话来。
    别说当今以来,即便是整个大明朝都没有如此激烈的人事变动,让所有揪心,盯着朝廷一举一动。
    三十日,来自代州的一行人,突兀的出现在大明门门口,举着一份份血书,跪地高呼。
    代州,孙传庭的老家,这份血书,字字都是对孙传庭的讨伐,指责他欺凌宗亲,强买强卖宗里土地,不敬父母无视祖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孙传庭当日便入宫,递上乞骸书,请求辞官归里。
    朱栩再三挽留,孙传庭去意已决,挽留不得。
    十月十一,乾清宫下旨,赐孙传庭太子太傅衔,一等勇国公,世袭三世,永业田一千二百亩,并由太子亲自护送回乡。
    朱栩的一连串旨意,几乎每个半个时辰就一道,足足二十多道,由此可见乾清宫对孙传庭的重视以及保护之意。
    还没有掀起的弹劾孙传庭大潮,就被朱栩压了下去。
    景正十三年,十月二十,景正朝第二任首辅,任职七年的孙传庭,辞官回乡,由太子亲率两千禁卫,鸣锣开道,荣归故里。
    沿路出现了极其奇怪的场景,当官相迎送的寥寥无几,反而是百姓们夹道欢迎,绵延几十里,高呼‘圣人’,连日不绝。
    而一个月前还是内阁最末的方孔炤,一跃成为内阁首辅。
    他的第一道改革,就是对内阁进行拆分,比如督政院,大理寺,帅府都从内阁独立出去,与内阁一样,隶属于议会,成为一种‘平级’机构。
    景正十三年,最后的三个月,大明高层天翻地覆,内阁五部几乎完全替换!
    天下为之震惊!